阅读历史

第3回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作品: 红楼梦:现代白话版 |作者:张守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12-26 23:25|
    原来叫住雨村的,竟是当初一同和他被罢官的同僚,家正在这里,所以遇上(古时候人类少,所以总能遇上),告诉他说:“大好事了,现在朝里要起用咱们这些旧官员了。”贾雨村当然大喜,于是忙忙地叙了几句,就匆匆告别。临走,冷子兴还嘱咐他呢,让他向东家林如海大官央求,求他去引荐告知一下都城中的贾政。要知道,虽然是起用,但是不托托关系,还是轮不到的。贾雨村连忙醒悟,觉得这个主意好。于是回到住处,又找来报纸(邸报)看了,证实这个消息不错。

    次日,贾雨村向林如海说了自己的意思。林如海说:“真是凑巧,我的贱妻去世了,她老家的我的老岳母,觉得我的小女无人照应教育,就派船来接。正好你也要去京都,我这就给我的妻兄写封信,托他周全佐办。你在我这儿教书,启蒙我小孩的恩情我还没报呢,路上的费用都我给你出,您不用多费心啦。”

    贾雨村告谢,然后准备出行。那女学生黛玉,病也刚刚好,本是不愿意去的,但是她爸爸觉得自己不会带孩子,还是去姥姥家好吧,我还要留下干革命工作呢,反正我不会再续娶的。黛玉听了,方才洒泪拜别,跟着伺候人,一起上了船。男女有别,贾雨村坐另一个小船,尾随着前行。

    若干时日之后,到了京都,贾雨村先到了荣国府门下拿着名片去投拜。贾政这时候已经看了林如海的推荐信——贾政是贾母的二孩子,最喜欢读书,也喜欢读书人,当时(明朝)已经有了邮政系统,但是专给大官们互相发信,林如海当官不用白不用,所以这信到的竟比贾雨村还早。贾政忙把贾雨村请入相见,一看模样是个奇伟的东北才子,说话也不俗,就更愿意帮忙了。于是竭力暗中协助,不久使贾雨村谋得了一个应天府的知府位子,后者高高兴兴去了。

    却说黛玉当日弃舟登岸时,渡口上已经有荣国府的小轿车(轿子)在等候了。黛玉上了轿,一看两边相随的几个三等女仆,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于是黛玉不敢乱说话,时时留心,以免被人耻笑了。进了城中,这京城果然不同凡响,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一般不容易轻易相遇了),具体就是我们的老北京。在城里走了半天,终于见到街北面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个挂有兽头含环的大门,门前坐着十来个衣冠华丽的人。但是正门却没开(留着国庆的时候才开),只有东西两个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上方大书:“敕造荣国府”(皇帝批准建造的)。从西角门进去。那轿夫走了一百多米,转弯前停下,退了出去。后面的婆子们(这些接站的)也从所乘的轿子上下来(仆人都坐轿),赶上来。这时候,另一般有衣有帽的小厮,抬起黛玉的轿子,众婆子随着,继续往里走。走啊走啊,东走西走,走到一处垂花门下,小厮们退出,婆子们扶着黛玉(得扶着,因为裹了脚,不好意思),进垂花门,两旁都是游廊,当中是穿行的空堂,当地立着一个紫檀木架子的大理石石屏(上面写着“实事求是”),绕过这石屏,看见三个厅,厅后面是正房大院。大院正面五间上房,都雕梁画柱,两旁游廊和厢房,都挂着各种鸟(这又是老北京的陋俗了,玩鸟)。正房是建在台子上的,台上几个穿红着绿的丫鬟,一见他们来了,连忙笑着迎上来,争着掀门帘子(叫门帘子太土,人家叫帘笼),喊说:“林姑娘到了。”

    黛玉刚刚一进房,就见两个人搀着一个鬓角银白(但是主要头发是黑的)的老太太迎上了,黛玉一想就知是贾母了(贾赦、贾政和自己妈妈贾敏的母亲)。不等黛玉下拜,老外祖母一把把她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地叫着大哭起来。那是啊,当然得是哭啊,老闺女黛玉妈妈贾敏死了嘛。黛玉也连忙哭个没够。最后众人慢慢像劝架似的把他们劝开了,方才止住了哭声。黛玉敛起衣服,趴下给外祖母下拜。

    外祖母随后拉起黛玉,向旁边一一指给她说:“这是你大舅母(贾赦的老婆,邢氏),这是你二舅母(贾政的老婆,王夫人),这个(最惨),是你亡故的贾珠大哥(贾政的大儿子,贾宝玉——行三的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学名李纨)。”

    黛玉向这些尊贵的人物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请姑娘们也都过来,今天有远客来(从淮扬到北京来),可以不去上学了。”

    众人答应,于是去了两个。

    不一时,三个奶妈和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姐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微微丰满),身材合中,腮白得像荔枝,鼻子细腻得像肥皂,温柔沉默。第二个,削肩细腰(骨感美女了),长挑身材,鸭蛋脸,顾盼神飞,很有丰采。第三个,身量还小,岁数也还小。三个都是一样的妆扮,头上有钗,身上有环,穿着小袄(当时正是秋季)。不用说,分别就是迎春、探春、惜春了,分别是贾赦、贾政的孩子,还有同族宁国府贾珍的妹妹。黛玉连忙起身,互相见礼,然后一同坐了。

    丫鬟们斟上茶来,贾母又问闺女(林黛玉的妈妈)是如何得病,如何不行了,发丧得又高级不高级。说说得就又哭了,搂着黛玉,哭了半天。众人劝止。

    众人见黛玉虽然岁数小,但是举止言谈很不俗,身体面庞虽然怯弱似乎不胜衣服,但是别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道她有些气血不足之症。于是问黛玉平时吃什么药。黛玉罗里罗嗦说了好多,说打一会开始吃饭,就开始吃药了,从前还有个癞头和尚,要把她带走渡了去,最后说,吃人参养荣丸,有用。贾母说:“正好,以后我们给你配(配药)。”

    话音未落,就听外面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晚了,不曾远迎客人。”黛玉很奇怪,心想,这些人都憋着声音,恭恭敬敬,怎么有人敢这么无礼地笑啊。正想着,就见一群仆妇丫鬟拥着一个人从房门进来。这人打扮得与众姑娘不同,身上的彩绣辉煌好似神仙妃子:头上戴着一个金丝八宝攒珠的髻,插着一个朝阳五凤挂着珠子的钗,脖子上戴着赤金盘龙项圈,裙边系着豆绿色宫绦(这样走路就翩翩若飞了),裙子上压着两只对称的比目玫瑰玉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进口布料)的窄缝袄(窄的前后缝和腰缝,说明身材纤细),外面罩着五彩刻丝石青色银鼠皮做的大褂子,下穿翡翠撒花洋绉(又是进口的)裙。嗬,总之能让经常爱逛商场的女孩看的直流口水。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脸上含着笑不把威风露出来),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贾母笑着说:“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兼破落户,南方人所谓的辣子(辣妹子),你只管叫她凤辣子就是了。”黛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迎春他们赶紧告诉她叫“琏嫂子”就好。原来也就是(老大)贾赦的儿子贾链的媳妇,王熙凤。她同时是贾政的媳妇王氏夫人的侄女,跟王夫人都是在南方金陵长大的,所以是南方人所谓辣子,出嫁才到京都,她跟林黛玉有个共同点,就是打小都是当男孩儿养的,所以泼辣。黛玉连忙见礼,以嫂呼之。

    这贾赦的儿子贾链,和贾政的儿子贾珠(已死)、贾宝玉、探春,还有贾敏的女儿林黛玉,都是一个辈份的,所以黛玉喊她嫂子,琏嫂子,是没有错的了。贾赦、贾政、贾敏都是贾母的儿女。

    这熙凤拉着黛玉的手,说:“天下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北京人儿话音)才算见着了。通身这样的气派,竟不像是老太君的外孙女,竟是个嫡系的孙女吧,怨不得老太君口头心头地一时不忘。”她一边说,边笑着。大家听了都哄笑着。王熙凤又拉着黛玉的手说:“妹妹几岁了?上过学吗?现在吃什么药?(又来了,怎么总问吃药。当时老北京人见面,可能就说,你吃药了吗?)”

    林黛玉说:“我六岁了,虚岁七岁!”——绝倒,折腾了这么半天,才六岁。不过当时的人口少,人的质量就好,人也就早慧,六七岁啥都明白了。“我通常在家,没上过学,都是吃人参养荣丸(做两次广告了)。”

    王熙凤又是一通问寒问暖,因为她比贾链能力强,贾链原是这一辈里长孙来的,所以帮着管家务,因为她能力强,所以现在她帮着管了。因此把黛玉一来,该生活上料理的,都一一问了,又吩咐了婆子们去扛行李什么的。这些行李是当时随着轿子后面的车送来的。

    说完,早已摆上茶果。王熙凤又趁机向贾政(老二,虽然是老二,但比糊涂的老大本事强,所以家里更是他挑大梁)的媳妇王夫人,也就是自己的姑姑,汇报了家庭情况,发工资的事。王夫人先问她:“工资都发完了没有?”她回说工资都发完了。王夫人又嘱咐说给你这林妹妹找绸缎裁衣服,王熙凤回说早就准备下了。

    众人把茶果都吃吃喝喝地弄了弄。贾母说:“任务还没有完成,你带着外甥女去见见俩舅舅吧。”贾赦的夫人邢氏忙起来,遂带了黛玉,去自己的家里,去见自己的老公,也就是林黛玉的舅舅贾赦。同行的还有贾政的夫人王氏。

    一帮人重新出去坐车——坐翠幄青(丝由)车,骡子拉着,出了西角门,去(老大)贾赦家。贾赦跟荣国府住在隔壁,其实是从荣国府扎出来的一部分院子,其中如何壮丽,就不用说了。不料贾赦说:“我最近身体不好(来那个了),见了姑娘徒然伤心,还是不见了吧。姑娘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说,不要外道。”林黛玉听了传话,连忙答应,心说,那就等他那个来完了,以后有机会再见吧。

    这个贾赦,就是一味什么都不管的,现在袭了父亲贾代善的官,是一等将军,但是估计他这样的身体,是从来没带过兵的。

    随后,黛玉又回到荣国府,在里边七绕八绕,绕到了(老二)贾政的住的大院落,这其实比刚才贾母住的那地方更轩昂壮丽,在大堂屋里,各种古董都不用说了,表达了主人的文学艺术的造诣之高。王夫人(贾政的媳妇),死活让她上炕。黛玉是南方人,对于上炕很不习惯,但是好在小孩柔韧性好,也就给使女托着爬上了炕,弯着坐了,挨着王夫人。

    王夫人却说:“你舅舅(贾政,老二)今天不巧,出门斋戒去了。只能改日再见了。我倒是有一句话要嘱咐你,就是你那三个姐妹,都是好好的。但是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天也随着他爸进庙还愿去了。等晚上他回来你就见到了。你以后啊,只是不要理睬他,你的这些姐妹们,都是不敢沾惹他的。”

    林黛玉于是陪着笑,也早闻此人之名,于是说:“您说的,是不是衔着玉所生的那个哥哥?我从前在家里就听母亲也说过了,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八岁!按冷子兴说是七八岁!这是彻底的幼儿园级的恋爱了),名字就唤宝玉,虽然特憨顽皮,却对姐妹最有情了。我自跟姐妹们在一起,跟哥哥兄弟们分别居住,不会招惹的。”

    王夫人笑说:“我这孩子啊,若这一日姐妹们跟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就生出无数事来。所以我嘱咐你不要理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又疯疯傻傻,总之不要信他。”

    对孩子真够严肃对待,冷静要求的。

    黛玉一一答应。这时候,丫鬟还报:“报,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

    于是又从大院子里一通乱走,其中经过王熙凤的家房,一起到了吃饭的贾母家大堂。贾母先吃,贾珠的媳妇(李纨)给她盛上米饭(来一碗儿米饭!),王熙凤给布置上筷子,王夫人则端着肉羹(邢夫人及贾赦那里,因为是在贾府的隔壁,所以单独开饭,不过来吃,这里也来不及给拿餐巾纸孝敬婆婆了)——媳妇多了就是好啊,一顿饭仨儿孙媳妇伺候着。

    黛玉、迎春、探春、惜春一帮人都近了贾母坐了(这三孩子,说不上学放假,但是也没得玩儿),旁边丫鬟端着拂尘、湿毛巾、小盂,伺候着。李纨、王熙凤这两个孙子的辈的媳妇立着给布菜。这家人家的规矩是,姑娘比儿媳妇地位高。大家吃饭非常安静,随后丫鬟捧上茶。而外间的仆妇丫鬟还有一大群,但是没有一个互相打闹和发手机短信玩儿的,忙着一声咳嗽也没有。

    这次捧上来的茶,却是漱口用的。漱完了,吐在小盂里了。然后才是正茶。随后,贾母命媳妇们告退,自己单和黛玉闲聊,旁边一边看着电视。贾母问黛玉念的什么书,黛玉说《四书》(这也是满高级的书,《论语》《孟子》什么的,大约是贾雨村教她的)。

    正说着呢,就听外边一阵脚步响(一个人从摩托车上下来了),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

    就见进来了一个青年公子(八岁!),头上戴着束发嵌金紫金冠(这也奇怪了,还没到成年加冠的时候啊,但据说紫金冠是小孩游戏戴的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好像唱摇滚的带的束发带),身穿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穗褂;登着青锻粉底小朝靴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脖子上套着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垂在胸前。

    贾母笑道:“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正看见了这个妹妹,料想必是林姑妈之女,于是忙来作揖。俩人互相见礼,重新坐下,贾宝玉再细看这个妹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腮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看得宝玉发得痴了,慢慢笑着说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你看这不是疯话吗?贾母立刻更正他:“胡说,你怎么又会见过她?”

    宝玉笑着说:“虽然未曾看见过,但是看着就面善,心里就觉得算是旧的相识。今日就可以算是旧别重逢。”(这果然是语言艺术家,八岁就这么能说。)

    贾母说:“那好,那好,如果是这样,那就和睦了。”贾母就把这小孩,像小动物似的,生怕见到一起,就会掐。

    宝玉就又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然后问:“妹妹平时念什么书啊?”

    黛玉说:“没有诶,就跟着贾老师,念了一年学,些须认得了几个字。”

    宝玉又说:“那妹妹叫什么名。”

    黛玉就说了。宝玉又说,那表字什么呢?古人迷信,认为名字不能被乱叫——因为原始人认为名字有魔力,被人知道了,写在小木头上,一边念一边拿针扎,自己就倒霉了,所以名字不能叫,也不能让人知道,那怎么办呢,就又起个字,盖在名字上,给人叫,因为盖在外面,所以叫表字。比如刘备,表字玄德。你爱扎就扎玄德吧。

    黛玉说:“我没有字。”

    宝玉说:“我送给妹妹一个字,就字‘颦颦’最好了。”

    旁边探春是他的妹妹(姨太太生的),特别有文采仙范,爱读书,忙问:“这个字,有什么出处啊?”

    宝玉说:“《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替画眉之墨。而且这林妹妹眉尖似乎在促着,用这两个做字,岂不两相正妙。”黛,可以画眉,眉的特点是可以颦着(促着,像西施那样,学这个就叫效颦),妹妹本身又爱促着眉,于是两个颦,颦颦。这是八岁的贾宝玉看书的心得,连《古今人物通考》这样季羡林老头子都未必看过的书,他八岁都看过了。

    探春说:“这恐怕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说:“除了《四书》之外,杜撰的书太多,我为什么不能杜撰?”其实,四书中的《孟子》就有杜撰的文句,比如关于周文王的。四书多是先秦的,先秦人还老实,杜撰的不多。到了后代的皇权时代,皇帝一坏一专制,下面的人和知识分子也不能有骨气了,就为了各种目的杜撰了,也不讲原则了。所以除了司马迁,后来竟写不出好历史。

    探春不再理他,怕引出无数的话来。宝玉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

    众人都不理解他这话。黛玉心想,这个大哥哥大约是因为他有玉,所以问我有没有呢?于是说:“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稀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好刻薄的一句话啊,但也只有能说这样的话的人,才能降服这个“混世魔王”。

    宝玉一下子就傻了眼了,听了登时发起痴狂病来(间歇性的),摘下玉,狠命摔下去——大约因为说不过林黛玉了,于是就撒泼摔玉,用形体语言来应对对方,一边骂道:“什么稀罕物,连人谁高谁抵都选不准就跟上了,还说通灵不通灵呢(一点都不灵),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吓得众人连忙拥上去抢玉,宝玉脸上已经哭了,哭着喘着说:“家里姐妹各个都没有玉,就我有,我说没意思,如今来了一个这么神仙似的林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什么好东西。”(意思是玉跟错了人,所以不灵,不灵就不该留着。)

    贾母连忙哄他劝他,说林妹妹也是有的,只是当陪葬品送给妈妈了,所以她故意说没有,是不想自己夸张。(替黛玉打圆场。)贾宝玉方才让贾母把玉给他戴上,暂时不生别的议论了。

    这里贾宝玉还是满有仁心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有的,也希望别人有,否则宁可自己也没有,这就是仁了。(仁就是自己有欲望,就想到别人也有类似的欲望,于是也希望别人实现他的欲望。)这是孩童本质自来的仁啊。只是这种仁心(正气)和社会后面赋予的邪气,还有自来的一些从野生远古动物时期遗传下来的邪恶之气,一起交赋在一起,就形成了人了。这就是原故事讲述者的意思,人是正邪两赋的产物。所以不必责备谁,或者歌颂谁。他对好人坏人都理解和宽容。另外因此,痴情怨女之间,也又爱又恨。

    于是天也不早了,古人睡觉比现在人还积极,于是就给黛玉安排房舍。宝玉非要闹着教黛玉就在自己的房屋里睡。于是给黛玉划定了个床,王熙凤早遣人给送来了被子帐子。黛玉此来,随行有个小丫鬟,十岁了(比黛玉还大),名唤雪雁。这名字不错。贾母看这孩子太小了,连自己都还在拖着鼻涕照顾不了自己,何况照顾一个多病身的小妹妹黛玉。于是又遣了一个自己的丫鬟——鹦哥给黛玉。

    晚上,大家睡下。贾宝玉的丫鬟,最大的叫袭人,原也是贾母身边的,给了宝玉,就在黛玉的房间外面大床上陪睡(以照顾客人)。等宝玉等人都睡了,袭人看见林黛玉妹妹还没有睡。于是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没有睡?”

    黛玉忙让座,请袭人坐,袭人就坐在炕沿上了(还是炕!可能林妹妹不喜欢炕,喜欢榻榻米,所以不想睡。)鹦哥代黛玉回答道:“林姑娘是在伤心呢,自己抹着眼泪说,‘今天才来,就惹得他们家公子生气,倘若摔坏了那玉,岂不是我的罪过了?’(这样容易多心病,真是吃多少人参养荣丸也不好治了。)因此伤心呢,我劝了劝才好了。”

    袭人于是笑着说:“姑娘不要这么想。将来怕是比这还奇怪的笑话他还会冒呢!若为了他点这个,你就多伤感,那以后怕都伤感不过来了。你看,他不睡的好好的呢!直吐泡泡呢!”

    黛玉说:“姐姐说的是,我记着了。只是那玉到底有什么来历,怎么上边还有字?”

    袭人说:“一家子人都不知道呢。上边还有眼儿呢(那更是王夫人搞怪没错了)。一落草就有了。要不我拿来给你看看?”

    黛玉连忙止住她说:“不必了,此刻都半夜了,明日再看不迟。”(还好,没有说怕看坏了我赔不起。大约对下人,她也就不说呕气刻薄的话了。呵呵。)

    这黛玉,也是正和邪相赋着的啊。

    大家又胡说了一会儿,于是安歇。

    次日起来,却收到金陵来的一封信——这个金陵就是南京,是明朝皇帝的故都,洪武皇帝定都在那里的,后来朱棣小子篡位,像狗叼着个肉骨头似的,不想在金陵呆了,于是跑到北边北京定都。荣国公这些跟着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们,因此最早的宅第就在金陵。所以金陵那里,是贾家的老家老房子——也就是贾雨村说他游历金陵时看到的,现在贾政做工部员外郎,贾赦也有官,都随在朝廷,就近在北京安家定府了。于是收到金陵来的一封信,说是金陵亲戚薛姨妈家的霸王儿子薛蟠,在那里打死人了,当地的应天府正要审呢,薛蟠要跑避到这北京的贾府来,于是写信通告来了。欲知详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