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也怎么都没想到,他想着让自己儿子立功,扬名天下的招数,居然被赵榛下意识的就给切换成了一个可以弄死高俅的大好机会。
一转眼,又是七日已过。
这七日的边梁,虽然在无数的百姓当中,似乎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变化,可是那些高门大院当中的“嘿!”“嚯!”之声,却让整个汴梁为之沸腾。
多少年了?
多少年大宋的京师里,听不到这种众志成城的号子声了?
多少年大宋的京师里,听不到这种操练之声了?
随着消息的传出,大宋的百姓们都知道,大宋出了个贤王。
信王赵榛!
现在提到赵榛,倒也没有什么人会再去提从前的福国公了。
毕竟浪子回头的故事,本就传奇。
当传奇故事出现在一个皇子身上的时候,那么那种传奇的味道,又会更浓郁几分。
过往赵榛的荒唐,似乎都被一笔带过,而此时的赵榛在民间的名声,却成了一个贤王爷。
一个掀翻了权臣、奸臣高俅,为民做主的好王爷!
当初的高衙内那在御街上如同杀猪一般的嚎叫和韩世忠那一板一眼的高声辩解。
可是一点都没有遮掩的。
如今官家都已经做出了审判,那么自然而然的就是高俅这个本就臭名昭著的大奸臣是坏的。
信王是好的!
铺天盖地的告示之下,更是证明了信王殿下是为了百姓出头,才扳倒了高俅。
这一下,赵榛在整个汴梁城的百姓们眼中形象就算是彻底立起来了。
“信王殿下!您出门呐?这是咱家刚弄出来的炊饼,您来上一块试试?”
一个挑着小担的行商看到信王府里走出来的几个身影,当即就打起了招呼。
这些天里,信王爷就是曾经的福国公的事情,早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而这原本生人不敢靠近的信王府,如今也成了汴梁城中一景,不少的摊贩因为觉得赵榛是个为民做主的贤王,也将自己的小摊搬到了信王府外边。
这几日来,他们早已知道赵榛这个信王爷,是个平易近人的性子,出府大部分的时候,也不过就是带上三两侍卫罢了。
听着这个小贩的话,赵榛挑了挑眉道:“武大,你这炊饼多少钱你可得算清楚!孤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可不能白吃白喝你们的!”
随手接过了小贩手中的炊饼,赵榛看着身后的陈伯道:“陈伯,今天高俅被流放,你说孤去城外送送他,他会不会觉得感恩戴德?”
陈美双目闪过一抹异色。
“王爷,这高俅是王爷您一手扳倒的,他又是个睚眦必报的性子,若是王爷亲自去送他,没准他会怒急攻心而死也不一定。”
“毕竟以老奴对高俅的了解,他对他的那个义子,可是感情深的很啊。”
“不过老奴还是不太明白,为何今日王爷并没有带上韩世忠出门?”
“韩世忠虽然油滑心里有算计,但是一身武艺和警觉都很不错,王爷带上他,就不用带这些府内侍卫了。”
陈伯心中其实隐隐约约有了一个猜测。
高俅睚眦必报不假,可是信王殿下自打这一次大病之后,就好像是心中的仁慈被他丢到了一旁一般。
每日府邸中的那些禁军们,都被信王殿下那一手写出的章程练的苦不堪言。
就如同是在受酷刑一般。
换做以前的福国公,肯定是不忍心看下去的。
而这一次赵榛并没有带韩世忠出来,很可能是安排了韩世忠去暗中刺杀高俅。
只是这信王爷看来,好像自打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之后,就开始对自己不再如同以往一般的信任了。
就连这种事情,都没有告知自己。
不过陈美也很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毕竟信王殿下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
任由哪一个七岁的小孩知道了身边最亲近的人,其实是他的父亲安排过来监视他的,他都不会高兴。
陈伯心中知道,也就确定了自己只能慢慢的缓和和信王殿下之间的关系。
毕竟信王还小,这种小的裂痕,只需要花些时间就能够愈合。
赵榛瞥了一眼陈伯,心中猜到了几分陈伯的想法。
正常情况下,韩世忠都是自己的贴身侍卫,和自己寸步不离的那种。
今天突然没出门,在当时经历了延福宫一事的陈伯眼中,可不就是自己安排了韩世忠去刺杀高俅么?
轻轻笑了一笑,赵榛道:“陈伯,你想哪去了,父皇都说了,留高俅一命帮孤扬名,孤又怎会对高俅动手?”
“更何况,若是孤要杀高俅,孤为何要和陈伯你们一同出城,去送别这大宋一代蹴鞠之王呢?”
“韩世忠不过是前两日训练太过剧烈,拉伤了肌肉,所以孤今日让他在府中养伤,没有带他出来罢了。”
说完这句话,赵榛扫了一眼自己身后那逐渐远去,喊着卖炊饼的武大,摇了摇头。
这在汴梁卖烧饼的武大,自然不可能是那被西门大官人绿了的武大郎,更不可能是那个武松的兄长。
虽然同名,可是这也不能代表着别的什么。
眼下就连高俅,都要被自己安排掉了,世界线恐怕也早就开始变化了吧。
看了看天空中的蓝天白云,赵榛心中长叹一口气。
这蝴蝶效应,到底会将大宋吹向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赵榛很好奇。
听着赵榛的话,陈伯抿了抿嘴。
后来的宫中发生了什么事清,他并不知情,他只知道在信王殿下出来之时,那高俅就被内侍们带走了。
如今赵榛的这一番解释,让陈伯稍稍松了口气。
毕竟高俅是赵佶的近臣,如果赵榛真的弄死了高俅,恐怕赵佶那边,也会闹性子。
还是陈伯不知情,被赵佶和赵榛父子打了一个信息差,不然的话陈伯也不至于不知道。
赵佶自认为的一招妙手,彻底葬送了高俅的小命,让高俅成了一块砧板上的鱼肉。
赵榛瞥了一眼城门方向,心中暗暗算计了起来。
韩世忠,大概快到了。
一转眼,又是七日已过。
这七日的边梁,虽然在无数的百姓当中,似乎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变化,可是那些高门大院当中的“嘿!”“嚯!”之声,却让整个汴梁为之沸腾。
多少年了?
多少年大宋的京师里,听不到这种众志成城的号子声了?
多少年大宋的京师里,听不到这种操练之声了?
随着消息的传出,大宋的百姓们都知道,大宋出了个贤王。
信王赵榛!
现在提到赵榛,倒也没有什么人会再去提从前的福国公了。
毕竟浪子回头的故事,本就传奇。
当传奇故事出现在一个皇子身上的时候,那么那种传奇的味道,又会更浓郁几分。
过往赵榛的荒唐,似乎都被一笔带过,而此时的赵榛在民间的名声,却成了一个贤王爷。
一个掀翻了权臣、奸臣高俅,为民做主的好王爷!
当初的高衙内那在御街上如同杀猪一般的嚎叫和韩世忠那一板一眼的高声辩解。
可是一点都没有遮掩的。
如今官家都已经做出了审判,那么自然而然的就是高俅这个本就臭名昭著的大奸臣是坏的。
信王是好的!
铺天盖地的告示之下,更是证明了信王殿下是为了百姓出头,才扳倒了高俅。
这一下,赵榛在整个汴梁城的百姓们眼中形象就算是彻底立起来了。
“信王殿下!您出门呐?这是咱家刚弄出来的炊饼,您来上一块试试?”
一个挑着小担的行商看到信王府里走出来的几个身影,当即就打起了招呼。
这些天里,信王爷就是曾经的福国公的事情,早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而这原本生人不敢靠近的信王府,如今也成了汴梁城中一景,不少的摊贩因为觉得赵榛是个为民做主的贤王,也将自己的小摊搬到了信王府外边。
这几日来,他们早已知道赵榛这个信王爷,是个平易近人的性子,出府大部分的时候,也不过就是带上三两侍卫罢了。
听着这个小贩的话,赵榛挑了挑眉道:“武大,你这炊饼多少钱你可得算清楚!孤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可不能白吃白喝你们的!”
随手接过了小贩手中的炊饼,赵榛看着身后的陈伯道:“陈伯,今天高俅被流放,你说孤去城外送送他,他会不会觉得感恩戴德?”
陈美双目闪过一抹异色。
“王爷,这高俅是王爷您一手扳倒的,他又是个睚眦必报的性子,若是王爷亲自去送他,没准他会怒急攻心而死也不一定。”
“毕竟以老奴对高俅的了解,他对他的那个义子,可是感情深的很啊。”
“不过老奴还是不太明白,为何今日王爷并没有带上韩世忠出门?”
“韩世忠虽然油滑心里有算计,但是一身武艺和警觉都很不错,王爷带上他,就不用带这些府内侍卫了。”
陈伯心中其实隐隐约约有了一个猜测。
高俅睚眦必报不假,可是信王殿下自打这一次大病之后,就好像是心中的仁慈被他丢到了一旁一般。
每日府邸中的那些禁军们,都被信王殿下那一手写出的章程练的苦不堪言。
就如同是在受酷刑一般。
换做以前的福国公,肯定是不忍心看下去的。
而这一次赵榛并没有带韩世忠出来,很可能是安排了韩世忠去暗中刺杀高俅。
只是这信王爷看来,好像自打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之后,就开始对自己不再如同以往一般的信任了。
就连这种事情,都没有告知自己。
不过陈美也很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毕竟信王殿下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
任由哪一个七岁的小孩知道了身边最亲近的人,其实是他的父亲安排过来监视他的,他都不会高兴。
陈伯心中知道,也就确定了自己只能慢慢的缓和和信王殿下之间的关系。
毕竟信王还小,这种小的裂痕,只需要花些时间就能够愈合。
赵榛瞥了一眼陈伯,心中猜到了几分陈伯的想法。
正常情况下,韩世忠都是自己的贴身侍卫,和自己寸步不离的那种。
今天突然没出门,在当时经历了延福宫一事的陈伯眼中,可不就是自己安排了韩世忠去刺杀高俅么?
轻轻笑了一笑,赵榛道:“陈伯,你想哪去了,父皇都说了,留高俅一命帮孤扬名,孤又怎会对高俅动手?”
“更何况,若是孤要杀高俅,孤为何要和陈伯你们一同出城,去送别这大宋一代蹴鞠之王呢?”
“韩世忠不过是前两日训练太过剧烈,拉伤了肌肉,所以孤今日让他在府中养伤,没有带他出来罢了。”
说完这句话,赵榛扫了一眼自己身后那逐渐远去,喊着卖炊饼的武大,摇了摇头。
这在汴梁卖烧饼的武大,自然不可能是那被西门大官人绿了的武大郎,更不可能是那个武松的兄长。
虽然同名,可是这也不能代表着别的什么。
眼下就连高俅,都要被自己安排掉了,世界线恐怕也早就开始变化了吧。
看了看天空中的蓝天白云,赵榛心中长叹一口气。
这蝴蝶效应,到底会将大宋吹向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赵榛很好奇。
听着赵榛的话,陈伯抿了抿嘴。
后来的宫中发生了什么事清,他并不知情,他只知道在信王殿下出来之时,那高俅就被内侍们带走了。
如今赵榛的这一番解释,让陈伯稍稍松了口气。
毕竟高俅是赵佶的近臣,如果赵榛真的弄死了高俅,恐怕赵佶那边,也会闹性子。
还是陈伯不知情,被赵佶和赵榛父子打了一个信息差,不然的话陈伯也不至于不知道。
赵佶自认为的一招妙手,彻底葬送了高俅的小命,让高俅成了一块砧板上的鱼肉。
赵榛瞥了一眼城门方向,心中暗暗算计了起来。
韩世忠,大概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