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眼无人的大殿,朱雄英将拟定的条约收好,已经夜深,却不见朱文基的身影,却在自己寝殿找到了他。
“郑和,你看我刻的船。”朱文基拿起一块红木木板递给郑和。
朱雄英没有说话,以及走到旁边的椅子坐下,不料感觉后背一空,直接摔的四仰八叉。
哐当一声,在大殿回响。
“是谁干的!”朱雄英道。
郑和立刻跑过去扶起朱雄英,查看有没有哪里受伤,朱文基下意识的把手中木板藏到自己袍子后面。
椅子扶起来,才发现后面一大块被去掉了,朱雄英原本还诧异,刚做的新椅子怎么就坏了,现在都明白了。
郑和低声道:“是小皇孙把椅子拆掉了。”
朱雄英揉着自己腰,指着朱文基说道:“拆板子作甚?想害死你老子,拿来。”
“爹~”朱文基递过板子:“你看我画的船如何。”
拿过木板,朱雄英压下心里要打这孩子的冲动道:“噢,是我桌上的那艘木船模型?画的很不错,将来你也可以造大船。”
朱文基信以为真道:“真的?”
“嗯,但是下次画纸上,不能随意拆木板,要什么和我说。”朱雄英看了眼郑和:“带他回去。”
听到朱雄英的话,郑和立刻恭敬的回道:“是。”
看到门口拿药过来的卫子衿,朱雄英挥了挥手,趴在床榻上:“涂些药酒就没事了。”
“小皇孙画的船?”
“他画的一塌糊涂,但是我不能打击他的信心,小孩子又不知道什么事错什么事对,不能为了把椅子,打击他的创造力。”
信心?创造力?卫子衿听的有些糊里糊涂,但是心里有些伤感,她想念自己的孩子朱文壑。
朱雄英看到她发呆,突然想到一件重要的事道:“郑和,你进来下,明日把文壑带过来。
还有,去北平府,走水路,将四婶他们都接来。”
郑和笑道:“陛下已经派了蒋瓛他们去接,估摸着应该已经南下了,这几日顺风,路程要快许多。”
朱雄英点头,没想到朱标这件事考虑的很周到。
八月半,当日是中秋佳节。
征倭大军抵达应天城。
守孝不能吃肉,不能同房,总可以去城里迎接自己弟弟跟叔叔吧。
所以,作为侄子和哥哥身份的朱雄英站在城楼等候大军进城。
“四叔!”朱雄英当着所有将士的面喊道,当他看到数月不见的朱允熥和数年不见的朱棣,顿时满心都是欢喜。
朱棣看了眼应天城,他的心已经思念这里许久,准确的说是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叔侄两人说了几句,便让徐辉祖他们迎朱棣进宫去见朱标。
朱允熥早早跑回去和赵氏相聚。
朱雄英则是带着国税寺,还有工部的官员去了其他地方,他要办一件大事情。
皇宫,奉天殿。
原本早朝才开的大殿,朱标让众臣破例打开,专门为迎接朱棣,张玉他们几个。
“大哥,噢,陛下。”
“老四,咱们好几年不见了,就别这么见外。”朱标看到自己兄弟平安的回来,心里十分高兴。
兄弟两人都感觉时间过去太久,如今彼此相见,眼角已经长了许多的皱纹和白发。
“爹,他好吗。”朱棣看了眼四周。
朱标笑呵呵的摸了摸胡子:“好着呢,后日中秋节我们去看看他。”
“俺看行,哈哈哈。”朱棣大笑。
“朕为你们设了宴席,俘虏那些的交给五军府去,其他的海务衙门接收就行,你好好歇歇。”
……………………
城郊,秋风送爽,树叶哗啦啦的地上打着滚儿,天很蓝,照的那块从福建运来的巨大汉白玉石,干净的如雪。
汉白玉,朱雄英模模糊糊记得他当年去中山陵游玩,那些石头就是从福建运回来的。
他今日也命人采了一块,按照九五之数开采,雕有浮龙,是工部官员派了几百名工匠同时施工的结果。
夏原吉躬身道:“殿下,您要的清水和两块棉布。”
朱雄英看了眼朱文基:“你自己也去拿一块干净的白棉布过来,我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看了眼外面的人群,朱雄英转过身对郑和道:“按照名单,把牺牲的将士们家属带进来。”
郑和有些犹豫,怕里面有人对朱雄英不利,但随后还是过去领家眷。
秋风吹落树叶,秋阳照着大地,朱标看着几百个陶罐,贴着名字,整齐的放在草地上。
朱雄英替孙贵妃守孝,不能参加议事,给将士家眷发放的抚恤金,都是由夏原吉去做。
不能做这些,他可以做这个。
替英雄擦擦骨灰罐。
看向朱文基道:“这陶罐里面装的是英雄,现在,你跟着爹,我们把罐子擦的干干净净,交给他们的爹娘和他们的孩子。”
朱文基懂得什么是生死,走过去双手抱过一个坛子,递过道:“爹,这个是英雄牛大柱。”
朱雄英接过,用棉布细细的擦拭着坛子上的灰尘污渍,道:“古人讲究来时干干净净,走时清清白白,文基你可记下了。”
“记下了。”朱文基走过去捧起第二个罐子,道:“他跟娘一样的姓,他叫徐福德。”
朱雄英点头:“嗯,他爹娘肯定希望他做个有福有德之人,是不是。”
“为何有两个徐福德的坛子。”朱文基道:“可是他们写错了。”
“没有,一罐放在英烈祠堂,一罐他们带回去,入土为安,回到他们多年生长的故乡。”
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旁边的宦官多次提出,要帮朱文基去拿坛子,被朱雄英拒绝,巴掌大小的坛子,不用所有人来。
如今,基本所有家眷都到了,她们有的掩面哭泣,有的则是没有家人,但是亲戚来了。
夏原吉按照名字,功绩发抚恤。
到了下午。
朱雄英看着那些家眷道:“还有谁没有抚恤银两,可告诉本宫。今后你们若是缺衣少粮,可直接去各地的卫所领取。
家里没人种田,将士去给你们帮忙收割,种粮。
如果当地官府不给你们,或者每年的抚恤金没有发下来,你们便去国税寺找夏原吉,他会直接告诉本宫,本宫亲自替你们做主。
家中有孩子蒙学读书的,那些学堂夫子不收任何费用,这些费用,朝廷替你们孩子付。
身后的那座祠堂,有他们的牌位和骨灰,你们随时都可上香。”
众家眷纷纷下跪道:“草民谢太子殿下,谢太子殿下。”
石匠在后面汉白玉上,谨慎认真的凿刻名字。
朱雄英道:“去,把国子监那些吃白饭的士子叫来,让他们用朱笔描这些名字。”
思路客
……………………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朱棣见到徐氏,朱高煦,朱高燧和朱玉英,朱智明她们时,惊讶她们在应天之余,对朱标投去感谢之意。
今日宫里皇子,藩王,王妃家眷都在。
徐妙锦也着盛装陪同。
今日有一件重大的事情,就是签订条约,条约后再封赏征倭大军。
道衍看到朱棣时,远远见礼,他今日和礼部以及太常寺,鸿胪寺,以及朝中大臣等要见证条约签订。
方孝儒拿来名单: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明不出无故之兵,征倭大捷,是为江浙数府受倭寇残害的百姓讨个公道。
被捆绑的岛津秀赖,宗利义此刻也被押坐在下面,垂头丧气,这次来的还有其他的战俘。
其他的战俘要比他们两个高级的太多,是倭人的南北重要人物。
一个是北朝的足利义满儿子,足利义持。
还有出家的足利义满,法名鹿苑院天山道义,不过足利义满身在佛门,但是大权握在手里。
另一个则是是怀良家族。
朱雄英告诉过朱棣,不能对这些倭人仁慈。
当年,蒙古讨伐倭寇。
日军便对被俘获的元军进行了甄别,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丽人、汉人。
是汉人,北方汉人全部处死,南宋汉人则被用作奴隶,这件历史上发生的事,不可能忘。
他们对汉人如何,汉人也要全部清算。
“郑和,你看我刻的船。”朱文基拿起一块红木木板递给郑和。
朱雄英没有说话,以及走到旁边的椅子坐下,不料感觉后背一空,直接摔的四仰八叉。
哐当一声,在大殿回响。
“是谁干的!”朱雄英道。
郑和立刻跑过去扶起朱雄英,查看有没有哪里受伤,朱文基下意识的把手中木板藏到自己袍子后面。
椅子扶起来,才发现后面一大块被去掉了,朱雄英原本还诧异,刚做的新椅子怎么就坏了,现在都明白了。
郑和低声道:“是小皇孙把椅子拆掉了。”
朱雄英揉着自己腰,指着朱文基说道:“拆板子作甚?想害死你老子,拿来。”
“爹~”朱文基递过板子:“你看我画的船如何。”
拿过木板,朱雄英压下心里要打这孩子的冲动道:“噢,是我桌上的那艘木船模型?画的很不错,将来你也可以造大船。”
朱文基信以为真道:“真的?”
“嗯,但是下次画纸上,不能随意拆木板,要什么和我说。”朱雄英看了眼郑和:“带他回去。”
听到朱雄英的话,郑和立刻恭敬的回道:“是。”
看到门口拿药过来的卫子衿,朱雄英挥了挥手,趴在床榻上:“涂些药酒就没事了。”
“小皇孙画的船?”
“他画的一塌糊涂,但是我不能打击他的信心,小孩子又不知道什么事错什么事对,不能为了把椅子,打击他的创造力。”
信心?创造力?卫子衿听的有些糊里糊涂,但是心里有些伤感,她想念自己的孩子朱文壑。
朱雄英看到她发呆,突然想到一件重要的事道:“郑和,你进来下,明日把文壑带过来。
还有,去北平府,走水路,将四婶他们都接来。”
郑和笑道:“陛下已经派了蒋瓛他们去接,估摸着应该已经南下了,这几日顺风,路程要快许多。”
朱雄英点头,没想到朱标这件事考虑的很周到。
八月半,当日是中秋佳节。
征倭大军抵达应天城。
守孝不能吃肉,不能同房,总可以去城里迎接自己弟弟跟叔叔吧。
所以,作为侄子和哥哥身份的朱雄英站在城楼等候大军进城。
“四叔!”朱雄英当着所有将士的面喊道,当他看到数月不见的朱允熥和数年不见的朱棣,顿时满心都是欢喜。
朱棣看了眼应天城,他的心已经思念这里许久,准确的说是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叔侄两人说了几句,便让徐辉祖他们迎朱棣进宫去见朱标。
朱允熥早早跑回去和赵氏相聚。
朱雄英则是带着国税寺,还有工部的官员去了其他地方,他要办一件大事情。
皇宫,奉天殿。
原本早朝才开的大殿,朱标让众臣破例打开,专门为迎接朱棣,张玉他们几个。
“大哥,噢,陛下。”
“老四,咱们好几年不见了,就别这么见外。”朱标看到自己兄弟平安的回来,心里十分高兴。
兄弟两人都感觉时间过去太久,如今彼此相见,眼角已经长了许多的皱纹和白发。
“爹,他好吗。”朱棣看了眼四周。
朱标笑呵呵的摸了摸胡子:“好着呢,后日中秋节我们去看看他。”
“俺看行,哈哈哈。”朱棣大笑。
“朕为你们设了宴席,俘虏那些的交给五军府去,其他的海务衙门接收就行,你好好歇歇。”
……………………
城郊,秋风送爽,树叶哗啦啦的地上打着滚儿,天很蓝,照的那块从福建运来的巨大汉白玉石,干净的如雪。
汉白玉,朱雄英模模糊糊记得他当年去中山陵游玩,那些石头就是从福建运回来的。
他今日也命人采了一块,按照九五之数开采,雕有浮龙,是工部官员派了几百名工匠同时施工的结果。
夏原吉躬身道:“殿下,您要的清水和两块棉布。”
朱雄英看了眼朱文基:“你自己也去拿一块干净的白棉布过来,我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看了眼外面的人群,朱雄英转过身对郑和道:“按照名单,把牺牲的将士们家属带进来。”
郑和有些犹豫,怕里面有人对朱雄英不利,但随后还是过去领家眷。
秋风吹落树叶,秋阳照着大地,朱标看着几百个陶罐,贴着名字,整齐的放在草地上。
朱雄英替孙贵妃守孝,不能参加议事,给将士家眷发放的抚恤金,都是由夏原吉去做。
不能做这些,他可以做这个。
替英雄擦擦骨灰罐。
看向朱文基道:“这陶罐里面装的是英雄,现在,你跟着爹,我们把罐子擦的干干净净,交给他们的爹娘和他们的孩子。”
朱文基懂得什么是生死,走过去双手抱过一个坛子,递过道:“爹,这个是英雄牛大柱。”
朱雄英接过,用棉布细细的擦拭着坛子上的灰尘污渍,道:“古人讲究来时干干净净,走时清清白白,文基你可记下了。”
“记下了。”朱文基走过去捧起第二个罐子,道:“他跟娘一样的姓,他叫徐福德。”
朱雄英点头:“嗯,他爹娘肯定希望他做个有福有德之人,是不是。”
“为何有两个徐福德的坛子。”朱文基道:“可是他们写错了。”
“没有,一罐放在英烈祠堂,一罐他们带回去,入土为安,回到他们多年生长的故乡。”
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旁边的宦官多次提出,要帮朱文基去拿坛子,被朱雄英拒绝,巴掌大小的坛子,不用所有人来。
如今,基本所有家眷都到了,她们有的掩面哭泣,有的则是没有家人,但是亲戚来了。
夏原吉按照名字,功绩发抚恤。
到了下午。
朱雄英看着那些家眷道:“还有谁没有抚恤银两,可告诉本宫。今后你们若是缺衣少粮,可直接去各地的卫所领取。
家里没人种田,将士去给你们帮忙收割,种粮。
如果当地官府不给你们,或者每年的抚恤金没有发下来,你们便去国税寺找夏原吉,他会直接告诉本宫,本宫亲自替你们做主。
家中有孩子蒙学读书的,那些学堂夫子不收任何费用,这些费用,朝廷替你们孩子付。
身后的那座祠堂,有他们的牌位和骨灰,你们随时都可上香。”
众家眷纷纷下跪道:“草民谢太子殿下,谢太子殿下。”
石匠在后面汉白玉上,谨慎认真的凿刻名字。
朱雄英道:“去,把国子监那些吃白饭的士子叫来,让他们用朱笔描这些名字。”
思路客
……………………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朱棣见到徐氏,朱高煦,朱高燧和朱玉英,朱智明她们时,惊讶她们在应天之余,对朱标投去感谢之意。
今日宫里皇子,藩王,王妃家眷都在。
徐妙锦也着盛装陪同。
今日有一件重大的事情,就是签订条约,条约后再封赏征倭大军。
道衍看到朱棣时,远远见礼,他今日和礼部以及太常寺,鸿胪寺,以及朝中大臣等要见证条约签订。
方孝儒拿来名单: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明不出无故之兵,征倭大捷,是为江浙数府受倭寇残害的百姓讨个公道。
被捆绑的岛津秀赖,宗利义此刻也被押坐在下面,垂头丧气,这次来的还有其他的战俘。
其他的战俘要比他们两个高级的太多,是倭人的南北重要人物。
一个是北朝的足利义满儿子,足利义持。
还有出家的足利义满,法名鹿苑院天山道义,不过足利义满身在佛门,但是大权握在手里。
另一个则是是怀良家族。
朱雄英告诉过朱棣,不能对这些倭人仁慈。
当年,蒙古讨伐倭寇。
日军便对被俘获的元军进行了甄别,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丽人、汉人。
是汉人,北方汉人全部处死,南宋汉人则被用作奴隶,这件历史上发生的事,不可能忘。
他们对汉人如何,汉人也要全部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