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彦神思急转,想起自幼与王禅相处,他待己至诚,从无二心,不觉疑窦顿生,道:“老师请讲。”
王禅摇头笑道:“老臣知公子心中所想,自以为霸天下者,非神族莫属。非也,非也,公子岂不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韩彦听罢,知自己错怪了王禅,当即躬身道:“学生陡遭大变,一时难以自拔。以至胡言乱语,还请老师切勿见责。”
王禅一面将韩彦扶起,一面说道:“神族确是强大无匹,更兼神族天赋异禀,相较咱们人族更易修炼,只是若想横扫六合,一统诸天,力量却是不够。”
韩彦奇道:“学生愚钝,还请老师指点。”
王禅道:“神族虽强者辈出,更有神皇领袖群伦,然神族人丁单薄,远不如人族势众。我人族只需一二强者,团结诸国,统一号令,未必不可无神族分庭抗礼。”
韩彦叹道:“唉,惜哉,自夏帝身陨,似这等人物,世间再难一见。”
王禅道:“公子遭逢大难,若能百折不挠,他日必成大器。老臣倒是有一些谋划,或可使公子中兴复国……”
未等王禅说完,韩彦急道:“是何计策?老师请快快说来。”
王禅道:“诚如公子方才所言,现今人族诸国各自为政,只是散沙一盘,如何是神族的敌手?老臣以为,欲与神族抗衡,只得使合纵之策。”
韩彦素知他这位老师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他既说有对策,想来非同凡响,不禁心生好奇,道:“老师,何为合纵之策?”
王禅道:“咱们人族不计楚、燕、魏、姜五雄,尚有百余个诸侯国,其中虽不乏楼兰七国之流,余者十之八九却是不服神族统辖。只须有一能言善辩之士,出使各国,使其结成联盟,合众弱以攻一强。其时盟国挥师西出,同时燕、魏、韩几国并起,我大韩再举一只义旗,与之呼应,公子更何愁复国无望?”
韩彦沉吟片刻,摇头道:“老师所言虽不错,然我人族诸国各不相谋,又岂是三言两语能改变?再说现今诸天之势,神族势大,诸国又怎敢与之为敌?”
王禅道:“若神族未灭我大韩,天下大势或者难说。现今神族一举灭了我大韩这般千乘之国,得地十数万里,使国力剧增,又有楼兰七国为其附庸之邦,兵势盛极一时。大韩之战,乃是灭国之战,神族之威,已震动天下,人族诸侯怕是各个胆寒,只觉国家危如累卵。如此一来,诸国要么胆怯于神族,只求苟延残喘,旋而为其逐一扫灭,要么就只有摒弃前嫌,组合纵之盟,共抗神族,才能使得国祚延续。咱们要做的便是因势利导,游说诸国,组合纵联盟,西伐神族。届时龙族、妖族等野心之辈,亦会随之响应。”
韩彦何等样人,方才所以失态,只因陡遭大变,心神慌乱之故。
此时得王禅一番开解,登时豁然开朗,赞道:“老师胸藏之谋,足可兴邦安国,学生远不及矣。那依老师之意,咱们现今该当如何?”
王禅正要说话,忽闻马匹嘶鸣之声若有若无般传了过来,心中顿时凛然,直呼悔矣。
韩彦奇道:“老师因何事如此大惊失色?”
王禅道:“我早知羊元华此人,生性多疑,先前被我使诈骗跑,此番定已醒悟过来,重整旗鼓,追将而来。”说罢,便令甲士以树枝扫雪,掩去足迹,往山林深处隐藏。
果如其言,那羊元华中了他伏兵之计,仓皇而逃,直奔到建安城下。
其时城外之战已然结束。神族骑军皆已下了战马,正将战死的韩军人头颅割下,有的提在手上,有的挂在腰间晃荡,恍若常物。
神族以首级论功,故而人族诸国与神族作战之时,亦常见其甲士一手提着人头,一手挥剑冲锋,凶神恶煞般,使人未战先怯。
适值此时,羊元华便已回过神来,自己于韩军不说了若指掌,少说可知十之七八,值此国破家亡之际,哪里来得伏兵?想来不过是一伙散兵游勇,使的瞒天过海之计。
他念及于此,顿时懊恼不已,又见轻骑军弃马于野,忙着收割首级,大怒道:“你们都在干什么?还不随我追击!捉住了韩国公子,不比这些无名小卒强上百倍?”
轻骑军见羊元华狼狈而回,皆甚感不解,那韩国公子不过二三人,怎的一队骑兵仍不能将他捉住,却不敢多言,纷纷上马,随他疾驰而去。
待羊元华率军离去,远处旷野之中,一匹倒在地上的马尸,忽然被掀开,一个浑身伤痕的武将杵着宝剑站起来,正是韩彦门客雷霸天。
雷霸天环顾四周,摇了摇头,仰天长叹一声,拖着宝剑朝西面而去。
羊元华一路疾驰,来到方才被伏的山道,却早没了韩军的身影,他命人四处查看,果如所料,并无大队军士行军的迹象。
羊元华面带恨色,心知已经追不上韩彦,冷哼一声,心中恨意顿生,道:“就算教你逃至青丘又如何?我便不信妖帝会为一个亡国的公子,而开罪神族!”说罢,便引兵回转。
韩彦、王禅等人见羊元华退走,不由得舒了口气,忙整军退走,往韩国边境而去。
韩彦道:“亏得老师在此,使得学生幸免于难。此番学生能否复国,可全倚仗老师啦。”
王禅心中寻思:“公子气度恢弘,非常人能及。若天不佑公子,此行终于失败,那我王禅便从公子于地下,以报公子知遇之恩。”
韩彦见王禅并不言语,叹了口气,道:“唉,老师难道嫌弃学生愚笨,不愿辅佐我么?若是这般,还请老师直言相告,韩彦好另做打算。”
王禅急道:“公子休要多想。老臣之谋,不过谋国。公子雅量,却可容天下。老臣此生,定全心全意辅佐公子,相助公子复国。”
他顿了顿,道:“老臣适才却在思索,合纵须有强国为纵长。咱们人族诸侯如此众多,可是除了五雄,余者都是半斤八两,算不得大国。”
韩彦道:“咱们何不请青丘……”话至一半,摇了摇头,并不再说。
王禅知他心意,也是摇头,道:“青丘于当世诸天之中,虽不逊色于神族,却不适合作我人族领袖。”
韩彦道:“若为纵长,且不说国力强盛,更应有过人之勇,敢与神族一战。”
王禅点头称是,道:“公子所言甚是。依老臣愚见,魏国为五雄之一,且自胡服骑射之后,兵勇将悍,可为纵长。”
韩彦沉吟道:“只是不知魏王此人如何?”
王禅道:“老臣素闻魏王其人,丰额骈齿,一目重瞳,更才高八斗,堪称诸王之最。只是到底如何,须见过方能决断。”
韩彦道:“说到魏国,我从前之时,常听人说起魏国相国张信此人,赞其辩才无双,有高世之智。老师可曾听说此人?”
王禅闻言,神情微动,心中暗忖:“公子现今初遭大难,心神未定,许多事情还是暂且不要让他知晓罢。”
韩彦见王禅不语,不禁疑惑,道:“老师,莫非张信此人有什么问题么?”
王禅摇头道:“张信虽是魏国人,却甚是神秘。世人多闻其名,而未见其人。老臣曾数次出使魏国,与其也不过点头之交,并未深谈。公子若是好奇,何不待到了魏国,再至府中拜访一二,便知其深浅。”
韩彦叹道:“也只能如此啦。”
二人又谈了一会,议定当先前往魏国国都金陵,待见过魏王后,再做打算。
王禅唯恐人多暴露,引来神族追杀,便只留了三名武艺高强的心腹武将随行,其余部卒就地遣散,吩咐他们留在韩地,保存实力,联络故旧。
这一行五人改换装束,扮作商贾,又将战马从附近的市集倒卖,买了辆辒辌车,便走小路投魏国而去。
不过数日,韩彦等五人一路疾行,便已出了韩国,来到魏国边境。
这日,韩彦见天色已晚,人饥马疲,便要停下歇息,寻觅夜宿之处。
王禅却摇头道:“此时万万不可。咱们只要未到魏国,便不可轻言脱离险境,当连夜赶路。”
韩彦见王禅神色坚定,便不再坚持,当下连夜赶往金陵。又过了三日,韩彦一行便已来到金陵。
这金陵城原非魏国都城,乃是当今魏王唐煜称王前的封地。
唐煜本为先魏王次子,初封金陵郡公,因太子病逝,群臣以唐煜貌有奇表,乃圣人之相为由,上疏请封为太子。
先魏王因唐煜得臣下拥戴,心生忌惮,遂封唐煜为炀侯,封地金陵,使之远离当时的国都江宁。
后先魏王病逝,群臣拥立唐煜于金陵称王,魏国自此定都金陵。
自唐煜为魏王,定都金陵,已有三十余载。
魏国贵族尽迁于此,城中极尽繁荣,街道错综,楼宇相接,观之不尽,果不愧是当世大国的都城。
待进金陵,韩彦一行却不先到王宫拜谒魏王,只将三名随从安顿后,便驱车径直来到魏国上将项颜的府邸。
王禅为韩国相国,曾出使魏国,与魏国名将项颜颇有私交。
这项颜原为芈姓,只因家族世代为魏将,受封于项,后引为姓氏。
王禅不知魏王对韩国持何态度,唯恐韩彦为亡国公子而受辱,便只与阍者说韩国故人来访。
那项颜得报,心中甚感疑惑,自己在韩国哪里来的故交?一番思索之后,便知是王禅来到,当即引其二子项渠、项梁,亲身出迎。
项颜见果是王禅来到,喜不自胜,拉着王禅的手便向正堂走去。
韩彦扮作随从跟在王禅身后,借着走路的光景,不禁细细打量了项颜几眼。
只见其人身材魁状,红脸虬髯,双目似电,却非寻常武将所能比得。
项颜领着诸人走进正堂,分主宾落座。韩彦却立于王禅身后,神情俨然。
待侍女献上酒食,项颜方才问道:“韩国与神族交战正酣,王禅先生既为韩国相国,社稷重臣,怎地不在国中督战,却来金陵看我?”
项颜为魏国上将,更兼当初唐煜称王,项颜有从龙之功,因此深得魏王信任。
魏国廷议之时,多有项颜所见,便是魏王所见,项颜于魏国大事常有决断之权。
王禅先找上项颜,便是想一探其意。他并未有所隐瞒,直直言道:“项公有所不知,神族大军已破建安,我大韩……大韩亡矣!”
他说着,不禁泪流满面,以襟拭面,道:“王禅此番来魏国,便是想请魏王庇护我,另请魏王相助我大韩复国。”
“你……你说什么!韩国亡啦!”项颜大吃一惊,陪坐的长子项渠、次子项梁也满是惊愕。
项颜奇道:“我大魏与韩国乃是形亲之国,素有鹰隼传讯,互通消息。依我所知,自神族对韩国动兵,相国引兵十万,迎战神族大军于洛水河畔。不过旬月光景,怎的韩国如此泱泱大国,便已亡国?”
王禅叹道:“神族此番精锐尽出,士卒个个修为精持,悍不畏死,又有楼兰七国为其爪牙,锋芒所向,实难抗拒。”
项颜摇头道:“相国勿要诓我,欺我项颜不知军事。便是神族大军如何悍勇,以韩国国力之强盛,更有虎贲军这等威震天下的第一等精锐轻骑,纵然不敌,也不能在旬月间便即败亡?”
王禅道:“项公乃魏国上将,一生征战沙场,智勇双全,王禅又岂敢谎言相欺。只是……只是……”
他沉吟一会,道:“也罢,事已至此,王禅也只能实言相告。我大韩之亡,其实亡于国人之手。只因那牧野郡守羊斟叛国,以太行之南、洛水之北的国土进献神族,才使得我大韩全无反击之力,竟致亡国。”
项颜听罢,不甚唏嘘,道:“相国,项颜颇为不解,那羊斟我曾听闻一二,虽算不得高义之士,也颇有几分傲骨,怎么做出这等叛主求荣之事?”
王禅摇头笑道:“老臣知公子心中所想,自以为霸天下者,非神族莫属。非也,非也,公子岂不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韩彦听罢,知自己错怪了王禅,当即躬身道:“学生陡遭大变,一时难以自拔。以至胡言乱语,还请老师切勿见责。”
王禅一面将韩彦扶起,一面说道:“神族确是强大无匹,更兼神族天赋异禀,相较咱们人族更易修炼,只是若想横扫六合,一统诸天,力量却是不够。”
韩彦奇道:“学生愚钝,还请老师指点。”
王禅道:“神族虽强者辈出,更有神皇领袖群伦,然神族人丁单薄,远不如人族势众。我人族只需一二强者,团结诸国,统一号令,未必不可无神族分庭抗礼。”
韩彦叹道:“唉,惜哉,自夏帝身陨,似这等人物,世间再难一见。”
王禅道:“公子遭逢大难,若能百折不挠,他日必成大器。老臣倒是有一些谋划,或可使公子中兴复国……”
未等王禅说完,韩彦急道:“是何计策?老师请快快说来。”
王禅道:“诚如公子方才所言,现今人族诸国各自为政,只是散沙一盘,如何是神族的敌手?老臣以为,欲与神族抗衡,只得使合纵之策。”
韩彦素知他这位老师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他既说有对策,想来非同凡响,不禁心生好奇,道:“老师,何为合纵之策?”
王禅道:“咱们人族不计楚、燕、魏、姜五雄,尚有百余个诸侯国,其中虽不乏楼兰七国之流,余者十之八九却是不服神族统辖。只须有一能言善辩之士,出使各国,使其结成联盟,合众弱以攻一强。其时盟国挥师西出,同时燕、魏、韩几国并起,我大韩再举一只义旗,与之呼应,公子更何愁复国无望?”
韩彦沉吟片刻,摇头道:“老师所言虽不错,然我人族诸国各不相谋,又岂是三言两语能改变?再说现今诸天之势,神族势大,诸国又怎敢与之为敌?”
王禅道:“若神族未灭我大韩,天下大势或者难说。现今神族一举灭了我大韩这般千乘之国,得地十数万里,使国力剧增,又有楼兰七国为其附庸之邦,兵势盛极一时。大韩之战,乃是灭国之战,神族之威,已震动天下,人族诸侯怕是各个胆寒,只觉国家危如累卵。如此一来,诸国要么胆怯于神族,只求苟延残喘,旋而为其逐一扫灭,要么就只有摒弃前嫌,组合纵之盟,共抗神族,才能使得国祚延续。咱们要做的便是因势利导,游说诸国,组合纵联盟,西伐神族。届时龙族、妖族等野心之辈,亦会随之响应。”
韩彦何等样人,方才所以失态,只因陡遭大变,心神慌乱之故。
此时得王禅一番开解,登时豁然开朗,赞道:“老师胸藏之谋,足可兴邦安国,学生远不及矣。那依老师之意,咱们现今该当如何?”
王禅正要说话,忽闻马匹嘶鸣之声若有若无般传了过来,心中顿时凛然,直呼悔矣。
韩彦奇道:“老师因何事如此大惊失色?”
王禅道:“我早知羊元华此人,生性多疑,先前被我使诈骗跑,此番定已醒悟过来,重整旗鼓,追将而来。”说罢,便令甲士以树枝扫雪,掩去足迹,往山林深处隐藏。
果如其言,那羊元华中了他伏兵之计,仓皇而逃,直奔到建安城下。
其时城外之战已然结束。神族骑军皆已下了战马,正将战死的韩军人头颅割下,有的提在手上,有的挂在腰间晃荡,恍若常物。
神族以首级论功,故而人族诸国与神族作战之时,亦常见其甲士一手提着人头,一手挥剑冲锋,凶神恶煞般,使人未战先怯。
适值此时,羊元华便已回过神来,自己于韩军不说了若指掌,少说可知十之七八,值此国破家亡之际,哪里来得伏兵?想来不过是一伙散兵游勇,使的瞒天过海之计。
他念及于此,顿时懊恼不已,又见轻骑军弃马于野,忙着收割首级,大怒道:“你们都在干什么?还不随我追击!捉住了韩国公子,不比这些无名小卒强上百倍?”
轻骑军见羊元华狼狈而回,皆甚感不解,那韩国公子不过二三人,怎的一队骑兵仍不能将他捉住,却不敢多言,纷纷上马,随他疾驰而去。
待羊元华率军离去,远处旷野之中,一匹倒在地上的马尸,忽然被掀开,一个浑身伤痕的武将杵着宝剑站起来,正是韩彦门客雷霸天。
雷霸天环顾四周,摇了摇头,仰天长叹一声,拖着宝剑朝西面而去。
羊元华一路疾驰,来到方才被伏的山道,却早没了韩军的身影,他命人四处查看,果如所料,并无大队军士行军的迹象。
羊元华面带恨色,心知已经追不上韩彦,冷哼一声,心中恨意顿生,道:“就算教你逃至青丘又如何?我便不信妖帝会为一个亡国的公子,而开罪神族!”说罢,便引兵回转。
韩彦、王禅等人见羊元华退走,不由得舒了口气,忙整军退走,往韩国边境而去。
韩彦道:“亏得老师在此,使得学生幸免于难。此番学生能否复国,可全倚仗老师啦。”
王禅心中寻思:“公子气度恢弘,非常人能及。若天不佑公子,此行终于失败,那我王禅便从公子于地下,以报公子知遇之恩。”
韩彦见王禅并不言语,叹了口气,道:“唉,老师难道嫌弃学生愚笨,不愿辅佐我么?若是这般,还请老师直言相告,韩彦好另做打算。”
王禅急道:“公子休要多想。老臣之谋,不过谋国。公子雅量,却可容天下。老臣此生,定全心全意辅佐公子,相助公子复国。”
他顿了顿,道:“老臣适才却在思索,合纵须有强国为纵长。咱们人族诸侯如此众多,可是除了五雄,余者都是半斤八两,算不得大国。”
韩彦道:“咱们何不请青丘……”话至一半,摇了摇头,并不再说。
王禅知他心意,也是摇头,道:“青丘于当世诸天之中,虽不逊色于神族,却不适合作我人族领袖。”
韩彦道:“若为纵长,且不说国力强盛,更应有过人之勇,敢与神族一战。”
王禅点头称是,道:“公子所言甚是。依老臣愚见,魏国为五雄之一,且自胡服骑射之后,兵勇将悍,可为纵长。”
韩彦沉吟道:“只是不知魏王此人如何?”
王禅道:“老臣素闻魏王其人,丰额骈齿,一目重瞳,更才高八斗,堪称诸王之最。只是到底如何,须见过方能决断。”
韩彦道:“说到魏国,我从前之时,常听人说起魏国相国张信此人,赞其辩才无双,有高世之智。老师可曾听说此人?”
王禅闻言,神情微动,心中暗忖:“公子现今初遭大难,心神未定,许多事情还是暂且不要让他知晓罢。”
韩彦见王禅不语,不禁疑惑,道:“老师,莫非张信此人有什么问题么?”
王禅摇头道:“张信虽是魏国人,却甚是神秘。世人多闻其名,而未见其人。老臣曾数次出使魏国,与其也不过点头之交,并未深谈。公子若是好奇,何不待到了魏国,再至府中拜访一二,便知其深浅。”
韩彦叹道:“也只能如此啦。”
二人又谈了一会,议定当先前往魏国国都金陵,待见过魏王后,再做打算。
王禅唯恐人多暴露,引来神族追杀,便只留了三名武艺高强的心腹武将随行,其余部卒就地遣散,吩咐他们留在韩地,保存实力,联络故旧。
这一行五人改换装束,扮作商贾,又将战马从附近的市集倒卖,买了辆辒辌车,便走小路投魏国而去。
不过数日,韩彦等五人一路疾行,便已出了韩国,来到魏国边境。
这日,韩彦见天色已晚,人饥马疲,便要停下歇息,寻觅夜宿之处。
王禅却摇头道:“此时万万不可。咱们只要未到魏国,便不可轻言脱离险境,当连夜赶路。”
韩彦见王禅神色坚定,便不再坚持,当下连夜赶往金陵。又过了三日,韩彦一行便已来到金陵。
这金陵城原非魏国都城,乃是当今魏王唐煜称王前的封地。
唐煜本为先魏王次子,初封金陵郡公,因太子病逝,群臣以唐煜貌有奇表,乃圣人之相为由,上疏请封为太子。
先魏王因唐煜得臣下拥戴,心生忌惮,遂封唐煜为炀侯,封地金陵,使之远离当时的国都江宁。
后先魏王病逝,群臣拥立唐煜于金陵称王,魏国自此定都金陵。
自唐煜为魏王,定都金陵,已有三十余载。
魏国贵族尽迁于此,城中极尽繁荣,街道错综,楼宇相接,观之不尽,果不愧是当世大国的都城。
待进金陵,韩彦一行却不先到王宫拜谒魏王,只将三名随从安顿后,便驱车径直来到魏国上将项颜的府邸。
王禅为韩国相国,曾出使魏国,与魏国名将项颜颇有私交。
这项颜原为芈姓,只因家族世代为魏将,受封于项,后引为姓氏。
王禅不知魏王对韩国持何态度,唯恐韩彦为亡国公子而受辱,便只与阍者说韩国故人来访。
那项颜得报,心中甚感疑惑,自己在韩国哪里来的故交?一番思索之后,便知是王禅来到,当即引其二子项渠、项梁,亲身出迎。
项颜见果是王禅来到,喜不自胜,拉着王禅的手便向正堂走去。
韩彦扮作随从跟在王禅身后,借着走路的光景,不禁细细打量了项颜几眼。
只见其人身材魁状,红脸虬髯,双目似电,却非寻常武将所能比得。
项颜领着诸人走进正堂,分主宾落座。韩彦却立于王禅身后,神情俨然。
待侍女献上酒食,项颜方才问道:“韩国与神族交战正酣,王禅先生既为韩国相国,社稷重臣,怎地不在国中督战,却来金陵看我?”
项颜为魏国上将,更兼当初唐煜称王,项颜有从龙之功,因此深得魏王信任。
魏国廷议之时,多有项颜所见,便是魏王所见,项颜于魏国大事常有决断之权。
王禅先找上项颜,便是想一探其意。他并未有所隐瞒,直直言道:“项公有所不知,神族大军已破建安,我大韩……大韩亡矣!”
他说着,不禁泪流满面,以襟拭面,道:“王禅此番来魏国,便是想请魏王庇护我,另请魏王相助我大韩复国。”
“你……你说什么!韩国亡啦!”项颜大吃一惊,陪坐的长子项渠、次子项梁也满是惊愕。
项颜奇道:“我大魏与韩国乃是形亲之国,素有鹰隼传讯,互通消息。依我所知,自神族对韩国动兵,相国引兵十万,迎战神族大军于洛水河畔。不过旬月光景,怎的韩国如此泱泱大国,便已亡国?”
王禅叹道:“神族此番精锐尽出,士卒个个修为精持,悍不畏死,又有楼兰七国为其爪牙,锋芒所向,实难抗拒。”
项颜摇头道:“相国勿要诓我,欺我项颜不知军事。便是神族大军如何悍勇,以韩国国力之强盛,更有虎贲军这等威震天下的第一等精锐轻骑,纵然不敌,也不能在旬月间便即败亡?”
王禅道:“项公乃魏国上将,一生征战沙场,智勇双全,王禅又岂敢谎言相欺。只是……只是……”
他沉吟一会,道:“也罢,事已至此,王禅也只能实言相告。我大韩之亡,其实亡于国人之手。只因那牧野郡守羊斟叛国,以太行之南、洛水之北的国土进献神族,才使得我大韩全无反击之力,竟致亡国。”
项颜听罢,不甚唏嘘,道:“相国,项颜颇为不解,那羊斟我曾听闻一二,虽算不得高义之士,也颇有几分傲骨,怎么做出这等叛主求荣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