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章 译序

作品: 猎人笔记 |作者:俄罗斯伊万·屠格涅夫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03-23 14:34|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11txs.com)

《猎人笔记》里的猎人“我”,当然不是以打猎为生的“猎户”,更不是枪法高明的“猎手”,而是以“打猎”,主要是“打鸟”“打兔”(因为这种“打猎”没有危险),来消遣的地主,书里写的许多地主也都是如此。从小说中就可以看出,在当时的俄罗斯农村,地主打猎是一种时尚,对中小地主来说,打猎是他们最大的乐趣。

当然,对于作家屠格涅夫来说,“打猎”不只是为了游山玩水,享受“大自然与自由”(第二十五篇),也是为了了解农村,收集素材,进行创作。《猎人笔记》就是旨在反映或揭露俄国当时农奴制的“猎游见闻与经历录”。“我”在某些篇里是故事情节的听众和观众,在另外一些篇里则是故事情节或多或少的参与者。在其中几篇里,“我”甚至成了故事情节中的重要人物。因此,《猎人笔记》的各篇或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反映与表达了“我”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比如,在第一篇《“黄鼠狼”霍尔与卡里内奇》中,有“我”跟两位主人公的大量对话,不仅反映了两位主人公的身份地位和生活境况,还反映了“我”对两位主人公的观察与感受。再如第十二篇《护林神》中,“我”更是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重要人物。在这篇小说里,“我”对看林人“皮留克”的贫困、孤苦和不幸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因贫穷、饥饿而偷砍树木的农民也给予了同情和帮助。所有这些突显了“我”的善良、开明与人道。

《猎人笔记》里有两个小女孩的命运最使人担心。一个是看林人“皮留克”的女儿,一个是侏儒卡西杨的女儿。作者对这两个形象着墨不多,但字里行间饱含对儿童的同情和关切。“我”的这种爱心在第八篇《河湾草地上的五个小孩》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第二十二篇《世袭贵族切尔托布哈诺夫的结局》是《猎人笔记》里故事情节最动人心弦的一篇。像标题表明的那样,全篇写主人公“切尔托布哈诺夫”的结局,写他经历的三次不幸:心爱的情妇玛莎出走;挚友涅多皮尤斯金去世;比爱人和挚友更珍贵的宝马被盗。这三幕悲剧写得十分精彩,情节跌宕起伏,结局出乎读者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剧情有声有色,人物有血有肉,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多处的神来之笔,无不充分展现作家高超的写作才能。切尔托布哈诺夫的悲剧结局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俄国农奴制的末日,象征着世袭贵族的下场。

作为《猎人笔记》的主人公,“我”的原型是作者屠格涅夫。《猎人笔记》里提到的“我”的家庭、身份与经历,大都与作者屠格涅夫的实际情况一致。但必须指出,《猎人笔记》的每一篇都是作家基于现实、精心构思、巧妙虚构、辛勤创作的产物,绝不能被当成真正的回忆录。

屠格涅夫1818年11月9日生于奥廖尔市,那里现在是奥廖尔州(当时是奥廖尔省)的首府,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现设有屠格涅夫纪念馆。他母亲从叔父那里继承了大笔遗产,拥有大庄园和五千农奴。1833年,屠格涅夫就读于莫斯科大学语文系,1834年转入彼得堡大学文史系学习,1837年毕业。1838年至1841年,他在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和文学,1847年至1851年陆续发表《猎人笔记》中的各篇。1852年,《猎人笔记》出版了单行本,轰动了俄国文坛。当时进步的思想家与评论家认为《猎人笔记》是射向俄国农奴制的“猛烈炮火”。屠格涅夫在1869年出版的《屠格涅夫文集》第一卷的《代序》专门谈及《猎人笔记》的创作。他明确地把农奴制视为自己的敌人。他还指出,他必须离开俄国到西欧(德国)留学,并且从远处攻击这个敌人。1883年,屠格涅夫病逝,享年六十五岁。他一生创作了多部名著:《猎人笔记》(1847年至1851年陆续发表,1852年出单行本)、《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等。

伟大的作家必然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思想和人格是作家作品之所以伟大并流传千古的主要原因。《猎人笔记》以“我”为主人公,以写真人真事、实话实说的随笔形式写就,更能直接、真实、全面地反映作家本人的思想和人格。一个正直、善良、有道德、有学问、有见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一个同情农奴和穷人、反对农奴制、开明、进步的地主子弟,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猎人笔记》这部传世的世界文学名著,其最大的功绩就在于它比较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俄国农奴制的黑暗与腐朽、农村的贫穷与落后,塑造出许多不同类型的农民和地主形象,集中地反映了农民的贫穷和疾苦、愚昧和落后,揭露了地主阶级的虚伪和冷酷、无聊和没落。也必须看到,书里多次写到“贫穷的地主”,这个群体的存在,在当时生产力落后的俄国农村也是无须回避的事实,更不用说赤身露体、一贫如洗的农民了。

《猎人笔记》也是一本优美的散文集。作者在描写俄罗斯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勾画人物形象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独到之处。虽然故事情节极为平常,但经优美流畅的语言侃侃道来,娓娓动听。除了内容真实可信,具有史料价值外,语言优美也是《猎人笔记》能流传久远的重要原因。

此版《猎人笔记》按列宁格勒国家文艺出版社1949年出版的单行本译出。

曾冲明

2011年春节再稿于长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猎人笔记 (11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