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03章 猎首

作品: 溯源楛矢石弩 |作者:星空游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6-15 16:19|

九桃小说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11txs.com)

“还记得我以前说过的半拉山遗址吗?考古人员在其中一座石棺墓葬中发现了一具无头尸骨,这个尸骨的主人只有三十岁左右,为男性。依据在尸骨的腹部发现的玉猪龙、玉璧以及兽首柄饰和石钺这四件文物,专家分析此墓的主人应该是部族的首领。

因为句龙氏人给我们讲过的他们部族的历史,所以我认为半拉山遗址出土的无头尸骨的主人应该就是应龙方国的王……看你们的表情就知道你们都觉得猎头这种习俗太残忍,认为只有蛮族才会这么干,可是猎首的习俗在许多地方都曾经存在过。

猎首在中国古籍中作馘(guó)首,指将人杀死后砍下并收集头颅的一种习俗。许多古代文明都曾流行过猎首的做法,有史籍记载的包括:古代中国、日本、阿富汗、古印度和那加兰、缅甸、婆罗洲、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新西兰毛利人、亚马逊平原地区、尼日利亚、欧洲的凯尔特人和赛西亚人等等。猎首的做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在太平洋战场出现过,但到现代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基本绝迹了。

人类学家认为猎首行为源于原始信仰观念中灵魂栖于头颅中的看法。在人类学著作中,猎首行为出现的直接原因包括统计战功、完成某些仪式、维持星象平衡、展现阳刚、勇猛、嗜血和威信等等。

据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代时中国便有猎首的风俗。把俘获的敌人的酋长当作人牲斩首祭祀祖先之后,用其头盖骨刻上文字以记事,作为战胜的纪念,称为人头骨刻辞。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猎首行为在中国大规模兴起。在屈原《楚辞》中的《国殇》、《礼魂》篇中都有民间猎首习俗的记载。

秦汉时期,士兵的军功一律以斩获并带回的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这一规定使得军队的士气大为增强。这种计算战功的方法也一直在中国流传下来,直到冷兵器时代结束后才基本消失。”

关鑫停下来,看向火塘。《山海经》中被猎首的神人中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刑天了吧!

“《海外西经》记述:

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本作形夭,又作形天、邢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1980年,袁珂出版《山海经校注》记载:

意此刑天名,初本无名天神,断首之后,始名之为刑天,或作形夭,义为形体夭残。刑天原是天界一个没有名字的神祇,他在战争中被黄帝(一说天帝)砍掉了脑袋,这才被称作刑天,有头的完整身体时,其名不详(或无名),形夭就成了已知最早的名字,其次是形/刑天;天者,颠也,颠/天代指人的首(即头的意思),或者写为形夭,古时形夭与刑天时有互换,刑者,戮也,割、刈(刑为砍掉的意思),形夭即身体夭折残缺的意思,刑天则是被砍掉头颅的意思);在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中,刑天是一个人形符号,为氏族部落的象征图腾。现在通行的说法为刑天,那是因为刑天即断首之义,正与《出海经》中的帝断其首相合。据袁珂考证,此帝即黄帝。此外,《山海经》记载刑天葬首的地方为常羊之山,即中国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的仇池山。

仇池山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南境的大桥镇,海拔1791米,自然高度793米,山顶面积约5×3平方公里,小舟之状,四周红岩石壁、险要无比,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下,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汇入西汉水,二水汇流山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胜地,历史上,军、寇多次安营扎寨,故又有大山寨之称。

你们一定纳闷为什么会把这座不起眼的小山认定为常羊山吧?

这得从生长在西和县的赵逵夫先生说起。赵逵夫先生是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负责人,我国著名楚辞学家、文献学家、先秦文学研究专家。

赵逵夫先生之所以把常羊之山认定为仇池山,主要有以下三条理由:

其一,《山海经》中对常羊之山位置的描述,和仇池山的方位相符;

其二,常羊山在古代的华阳国内,古代民间传说记载,有娇氏女女登感应神龙于华阳之常羊山。而伏羲为龙神,古代传说生于仇池。则有娇氏女所感应的神龙的常羊山无疑就是仇池山;

其三,仇池山在古代又叫仇夷山、仇维山,而仇池、仇夷、仇维和常羊的读音相同或相近。

另外,刑天被帝斩首之三眼国应该就是氐人。

氐人是我国历史上的农耕少数民族,居住在中国西北部,东晋时,在北方和西南建立过仇池、成汉、前秦、后凉等政权。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氐,夷种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由此从含有氐的地名似乎可以看出氐族分布的大致轮廓汉置氐道县,作为氐族人民聚居的地区。如甸氐道在今四川南坪县。刚氐道在今四川平武县东。渝氐道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南坪、平武、松潘皆在川西北境内。故氐族最先活动范围在川西北地区,起源于四川松潘高原。

氐族自称盍稚,氐为它族对其之称。魏晋以降,逐渐成为氐人自称。似与分布在秦陇、巴蜀之间峻岅相接的地势有关。如陇阺等。由于氐与羌相邻,先秦时期乃视之为氐地之羌,又觉与羌有别,因称之为氐羌,或单称氐。孔晁在《逸周书·王会篇》氐羌以鸾鸟的注中就提到:氐羌,氐地羌,羌不同,故谓之氐羌,今渭之氐矣。氐,乃由地名而转为族名。其部落众多,因地而异,有巴氐、白马氐、清水氐、略阳氐、临渭氐、沮水氐、隃麋(糜)氐等。又以服色而名之为青氐、白氐、蚺氐(一说即赤氐)等。南北朝以后氐族逐渐融合于周边民族中。

你们知道吗?氐族的后裔很可能就是白马藏族!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白马人进行脱氧核糖核酸(DNA)研究后发现,白马人是东亚最古老的部族,与藏族并不同源,因此推测其祖先应该来自氐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溯源楛矢石弩 九桃小说(11txs.com)”查找最新章节!